专家答疑:肥胖与糖尿病有什么关联
发布于 2014-11-11 10:25
发布于 2014-11-11 10:25
现在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担心这样下去会患上糖尿病,其实这种担心并非是无中生有,不可否认,肥胖和糖尿病有息息相关的联系。针对这一状况,且看养生专家的详细答疑!
肥胖引发糖尿病发病率增高
我国现有超重和肥胖者共2.8亿人,其中超重者为2.1亿人,肥胖者为6844万人;这表明我国人群不再是低体重指数的瘦小人群,肥胖的高发病率无疑又会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发病埋下沉重的伏笔。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9.7%,而糖尿病前期人群已经占到15.5%,而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80%-90%超重或肥胖。
肥胖的危害和肥胖糖尿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是肥胖时风险最大的健康隐患。肥胖及与之伴随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BMI即体质指数和腰围上升都会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肥胖、糖尿病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值与慢性病的医疗费用间存在相关性:当超重肥胖比为3.21时,糖尿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25.49亿元,而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使得超重肥胖比为1.11时,此项经济负担将上升至43.11亿元。预防控制肥胖比例对减轻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经济负担意义重大。
专家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把肥胖作为一种疾病,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共卫生举措,能把多种慢性病阻断在萌芽状态,真正达到慢性病“关口”前移,这样才能阻止慢性病“井喷”,最终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内脏脂肪性肥胖
以腰围标准诊断的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亚太地区包括中国人群,在腰围尚无明显超标的情况下,即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应在检测腰围的基础上,结合B超、CT、MRI对内脏脂肪面积进行定量,目前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亚洲国家将CT或MRI测量内脏脂肪VA100cm2作为诊断标准。腰围定在男性>90cm,女性>85cm作为的诊断中国腹型肥胖标准是合理的。
生活方式干预
研究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后1年患者体重降低了8.6%,而对照组仅仅降低了0.7%,与之对应的是HbA1c水平自基线的变化在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实现如此良好的控制,尤其在使用药物降糖后,往往带来体重反弹,使得之前减重带来的降糖和心血管获益也随之消失。所以,从生活方式干预到药物治疗,体重控制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带来持续获益。
上一篇 : 服用降压药应该注意什么
下一篇 : 总想小便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