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宝宝得蛔虫病?
发布于 2014-11-25 15:00
发布于 2014-11-25 15:00
蛔虫是折磨孩子身体的一种大害虫。孩子得了蛔虫病,不仅容易面黄肌肉,而且很容易出现吃泥土、纸张等奇怪的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才能防止宝宝得蛔虫病呢?养生网专家告诉你。
给宝宝驱虫的原则
宝宝得蛔虫病的几率很大。在儿科门诊,经常会有被父母认为有肠虫症而带到医院要求医生给予驱虫治疗的患儿,父母“诊断”肠虫症的依据常常是孩子出现了消瘦、挑食、腹痛、脸上有白斑及夜间磨牙等症状,甚至对于一、两岁的婴幼儿,也有父母自行给予口服驱虫药治疗的。
怎样防止蛔虫病?
消瘦腹痛原因应查清
要知道,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消瘦、挑食及腹痛的原因很多,“虫斑”是缺乏B族维生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医学上称为单纯糠疹。夜间磨牙,固然蛔虫分泌的毒素可诱发其发作,但精神紧张、缺钙、牙病等也可引起,因缺乏特殊性,故不可靠。
大便化验最可靠
那么该怎么做呢?正确的做法应该先到医院化验大便(大人带孩子大便去即可),确认是否有虫,然后再决定是否服用驱虫药。儿童不宜常用驱虫药,盲目服用驱虫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特别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应该慎用驱虫药。
药物对2岁下幼儿有害
你知道吗?大多数驱虫药服用后,需经肝脏分解代谢或经肾脏排泄。2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2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
2岁以下幼儿不用服药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有限。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2岁以下的宝宝接触虫卵的机会要少于大年龄儿童,他们接触的东西一般局限于家中的物品和玩具,这些东西相当清洁,虫卵相对少或没有。吃蔬菜的种类与量也少得多,进入体内的虫卵也相应减少。而且虫卵在体内到长大成虫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待从口入的虫卵长大成虫,孩子也超过了2岁。因此,2岁以下小儿一般不需要服用驱虫药。
上一篇 : 新生儿正常的大便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 : 儿童总是便秘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