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种茶毁肾伤胃还致癌!赶紧提醒身边喝茶的人

发布于 2024-06-17 11:01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其中含有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效果,同时也能抗炎,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也能降低血脂,帮助分解脂肪,改善肠道菌群生态环境。虽然喝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2种茶万万不能喝,以免伤害肾脏、胃部,甚至会致癌。

哪2种茶不能喝?

1、浓茶

浓茶会给身体带来七大危害,第一,浓茶中含有大量氟,氟主要在肾脏中排泄,摄入太多氟势必会增加肾脏排泄负担,使得氟在身体中蓄积,增加对肾脏带来的伤害。另外也有一部分人会以喝浓茶的方式来解酒,浓茶中含有茶碱确实具有利尿效果。不过大量喝酒后,酒精还没有来得及在体内分解,就直接跟随茶水进入肾脏,对肾脏带来不可逆的损伤。第二,浓茶中含有太多茶碱以及咖啡因,会直接刺激胃壁细胞,使得胃酸分泌过多,久而久之持续刺激胃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充血和水肿以及糜烂,严重时可导致胃溃疡和食道穿孔。第三,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减弱,若喝浓茶会兴奋大脑中枢神经,引起失眠多梦和心悸,进而升高血压。含有的咖啡因会加快血流和呼吸速度,而且也会加快心跳速度,易引起心动过速以及心律不齐,尤其是早搏、房颤以及心动过速的人万万不能喝。除此之外,喝浓茶也会增加血容量,间接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心力衰竭。第四,浓茶中含有太多咖啡碱,咖啡碱会影响十二指肠吸收钙元素,加快尿液中钙元素排出。因为抑制钙质吸收,再加上加快钙排泄,势必导致体内缺钙,增加患上骨质疏松风险,易发生骨折。第五,经过研究,发现一杯浓茶中含有的咖啡因高达100毫克,这样会兴奋中枢神经,从而导致失眠,甚至会引起神经衰弱。第六,浓茶中含有太多鞣酸,影响身体对铁吸收,易出现缺铁性贫血。鞣酸也会跟食物中的维生素B1和蛋白质相结合,易引起便秘。同时也会增加尿量,导致钾镁等重要元素跟随尿液流失。第七,茶叶中含有的茶碱和鞣质,若跟催眠镇静药物、含铁补血药物一起用会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其药效,通常用药两个小时内不能喝浓茶。标准情况下150毫升水配3克茶叶,只要超出此量就算是浓茶。浓茶喝起来涩且颜色浓,有点浑浊。患有胃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失眠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喝浓茶,还有处于月经期、哺乳期以及怀孕期的女性也不能喝。

2、超过65℃的烫茶

超过65℃的饮品被列为2A类致癌物质,如白开水、茶水、各种汤类以及咖啡等。因为食管表面的黏膜非常娇嫩又脆弱,太烫的饮品会烫伤食管粘膜。频繁喝超过65℃的茶水,会使得食管黏膜不停的修复和受损,久而久之发生癌变,增加患上口腔癌、胃癌以及食管癌风险。刚刚沏好的茶尽量先放一放,用嘴唇稍微抿一下,只要感觉不烫口就能喝。

温馨提示

以上2种茶类都不能喝,还有空腹不能喝茶,以免伤害胃部,导致胃部不适感和头痛。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喝茶,不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以及吸收。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小孩发热会引起抽搐症吗

回答:小孩发热确实可能引起抽搐,这种情况常常让家长感到焦虑。发热引起的抽搐有时是因为高热惊厥,这是一种常见于小孩的情况,尤其是在6个月到5岁之间。不过,抽搐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癫痫...

Q
糖尿病病人能吃猪耳朵吗

回答: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猪耳朵,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猪耳朵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而不会对糖尿病病情造成明显影响。建议每天摄...

Q
自闭症如何自己调整好

回答:自闭症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神经发育障碍,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轻度自闭症患者。通过多陪伴、多交往、培养兴趣、避免训斥和打骂、增强自信等方式,能够...

Q
风湿免疫八项结果如何

回答:风湿免疫八项检测是评估风湿和免疫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工具,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为0-25IU/ml。如果检测结果出现...

Q
痛风患者如何让血尿酸降下来

回答:痛风患者若想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实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饮食调理:饮食是控制血尿酸水平的重要环节...

Q
补牙材料填充太高

回答:补牙时,如果填充材料过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口腔内的咬合关系错乱、牙龈组织增生、继发龋坏,甚至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长期的...

Q
痛风患者在生活中要如何调理

回答: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理,以帮助控制病情并减轻症状。痛风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疾病,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以及在必要时使用药物,可...

Q
2型糖尿病科学进展

回答: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在血糖控制、饮食管理、运动锻炼、降糖药物和血糖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科学进展。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努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