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腐蚀性滴到怎么处理
发布于 2025-05-08 13:10
发布于 2025-05-08 13:10
皮肤接触腐蚀性液体需立即冲洗并就医,处理步骤包括冲洗稀释、中和处理、药物干预、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腐蚀性物质接触皮肤后,第一时间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水流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冲击伤。若衣物沾染需剪开移除,避免扩大接触面。酸碱类物质持续冲洗可稀释浓度,减少组织渗透伤害。眼部接触需翻开眼睑多角度冲洗,避免残留。
冲洗后根据物质性质选择中和剂,酸性腐蚀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腐蚀用3%硼酸溶液。牛奶或生理盐水可作为临时替代品。注意中和反应可能产热,需交替冲洗。石灰等遇水放热物质需先清除固体再冲洗。
就医后根据损伤程度用药,轻度灼伤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口服布洛芬。中重度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大面积损伤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眼部损伤常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浅表灼伤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覆盖无菌凡士林纱布。水疱完整时不建议刺破,破损水疱需清创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深度灼伤需外科清创,Ⅲ度灼伤可能需植皮手术。定期换药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腐蚀伤后免疫屏障破坏易继发感染,破伤风抗毒素需24小时内注射。监测体温和创面渗出液,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做细菌培养。严重感染可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接触腐蚀性物品应佩戴耐酸碱手套和护目镜,工作场所配备应急喷淋装置。恢复期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适量补充猕猴桃、牡蛎等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愈合后瘢痕处可使用硅酮凝胶按摩。
上一篇 : 当前是第一篇
下一篇 : 被蜡烛烫起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