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源:割肉啖君的典故

发布于 2018-03-28

关于清明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闻早年,重耳(晋文公)长大后,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因为父亲宠爱一个姬妾所生的儿子,想要把姬妾的儿子立为太子。所以想要除掉其他儿子,也是很搞笑,虎毒还不食子,这个重耳的老爹也是够昏庸的。爹不疼,娘不受宠,只有出去逃亡了。逃亡路上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连饭也没得吃。

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有点像西方佛祖割肉喂鹰的赶脚)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

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