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症状,无论是大孩还是小孩都有咬指甲的现象,咬指甲是一种很不卫生的习惯,多数发生于十三岁以下的儿童,很多家长对孩子咬指甲的现象都忽视了,其实,这是孩子身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标致。孩子咬指甲怎么办?
缺乏微量元素和焦虑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咬指甲。可能您先要到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
如果家长不把孩子咬指甲当作问题,在最初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告诉孩子可以咬指甲,但是一定要把手洗干净了再咬,孩子咬指甲有可能一早就缓解许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认为,您越是不让孩子干什么,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惩罚也可以强化它,就是一个孩子因为一件事情被骂被打,这可能是一种强化,这种强化就会让他这个行为变本加厉。有这样一个研究,把一些孩子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然后经常提醒A组孩子不要撒谎,撒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小孩子应该诚实,对B组怎么也不说。结果发现A组撒谎率反而比B组高。那么慢慢这个行为就成了孩子一个固定的情绪的一个释放的方式,其实孩子也是个受害者,内心不安的时候,啃啃手指可以获得一些心灵安慰。可这些行为却引发了父母的焦虑。
生活、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或不良的人际关系会激发这些无意识动作,不少的孩子把类似的行为当做一种焦虑的发泄途径。内心不安的时候,啃啃手指来获得一些心灵安慰。而这些被孩子认可的行为却引发了父母的焦虑,他们试图通过管理、惩罚使孩子摆脱神经质行为。但由于孩子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焦虑,替代神经质行为,甚至有的孩子对焦虑情绪没有起码的觉察与识别能力,禁止他行为的结果是把问题搞得更大。同时,由于父母的关注引发孩子越来越关注这样的小动作,最终导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甚至变为病态的孩子。
以下的尝试家长是可以做的:
最初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孩子对行为的关注,并针对一些好的改善及时奖励。如果效果不明显,在孩子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家长给予一些小动作故意的忽视,并帮助孩子建立更积极和有效率的生活行为,促使他的心身成长加速。不要故意把健康的行为与小动作对立起来,两者可以是并存的。
当孩子对小动作有意识,甚至有不好的心境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这些行为只是成长中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自然的消失。
对家庭来说,最糟糕的莫过于孩子的小动作激发了父母内心的焦虑。孩子在小动作的困扰下还不觉得什么,父母却痛苦得一塌糊涂,结果是焦虑不安的情绪在家庭里蔓延肆虐,一家子都被这小动作折磨得奄奄一息。
我觉得,认同、鼓励、观察、等待是帮助孩子走出行为困境比较安全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最应警惕的是不要好心做成坏事。动不动就要对孩子行“矫治”,一个豆苗小火,因为要扑灭它,而导致了烈火燎原,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了关于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千万不能随便用药,倘若吃了后不起作用,会延误了疾病的治疗,这是得不偿失的。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