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的习惯在医学上称为咬甲癖,是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咀嚼或破坏指甲角质层和周围软组织的行为。咬指甲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到18岁后有所下降,也可能在部分成年人中持续存在。改掉咬指甲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可采取以下7种方法:
1、宣传教育: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长期咬指甲对牙齿和口腔卫生不利,还可能引起甲床粗糙、甲沟炎等,可以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意识到咬指甲是不良行为;
2、分析指导:分析产生咬指甲的原因,进行全面、正确、合理的指导,家属可以多花时间观察患者出现咬指甲行为前后的表现,比如是否单独在一个缺乏刺激的环境过久,从原因上加以干预;
3、分散注意力:咬指甲常常已经发展成一种下意识行为,要分散患者注意力,如患者在看电视时咬指甲,可以让患者在手里抓一个物品,如果患者想要咬指甲,就需要先放下物品,把行为提到意识层面,有可能及时停下来;
4、勤剪指甲:确保指甲的长度在不易被咬断的范围,但不可剪得过短,以免损伤指尖;
5、中断口手联系: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可食用指甲油,或尝试戴上轻薄的手套或指套,暂时中断口手联系;
6、正强化不惩罚:不要通过责骂、惩罚的方式控制患者,而要保持温和平静的心态。很多咬指甲的行为都和心理紧张感伴生,自身无法很好地控制,一味训诫只会加重焦虑,让坏习惯愈演愈烈。平和地指出患者的不良行为,提供可能的方案进行尝试,在取得短期效果时给予明确的褒奖和鼓励;
7、心理咨询:过度频繁或严重的咬指甲可能与更深层次的心理疾病有关,需要医生介入或药物治疗。有时可以同时观察到患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离焦虑、抽动等症状,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