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47岁男性突发脑干出血 元凶竟是“工作因素”

来源:复禾健康网

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出血后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需立即救治。患者在工作过程中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就诊,完善颅脑CT提示脑干出血,考虑为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稳定,住院20天左右复查,出血大部分吸收,顺利出院。

男、47岁

脑干出血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2020年12月

药物治疗

住院20天,1个月后门诊随访

病情稳定

一、初次面诊

患者体型较胖,在工作过程当中发病,由同事送到医院急诊,患者是单位的领导层,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时工作很忙,应酬很多,熬夜加班都是常态。神经系统查体提示:意识障碍,呼之不应,肢体软瘫状态,病理征阳性。紧急完善颅脑CT检查提示:脑干出血。血压高达220/110mmHg,心电图示正常,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与家属沟通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立即送往重症监护室,需立即住院就诊,预后差,家属表示理解要求积极治疗。

二、治疗经过

脑干出血一般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内出血,起病急,可立刻出现昏迷、四肢瘫痪、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症状,病理征阳性,病情进展快,容易继发心肺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患者入院后,给予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等进行稳定血压、脱水、降颅压、止血治疗。由于患者出血部位为生命中枢,虽然出血量小,但是症状重,与家属沟通,脑干出血后5-7天的水肿高峰期,可能会引发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风险。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但是仍存在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的症状。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早期给与针灸理疗促进神经康复,住院20天后病情稳定出院,叮嘱半个月后回医院康复训练。

三、治疗效果

脑干分布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在临床上称之为生命中枢,该部位出现出血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生命风险,该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脱水降颅压,降低脑内压力,减少血肿对周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给予止血药物治疗,避免出血扩大。10天左右病情趋于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20天左右复查颅脑CT,出血大部分吸收,病情稳定出院,建议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避免褥疮、下肢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注意事项

患者经过治疗挽救了生命,为患者感到高兴,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至到正常范围,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物。在家中,注意勤翻身拍背,避免褥疮的形成。定期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鼓励咳嗽、咳痰,做好呼吸道的护理,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以及肢体的肌张力的情况,积极给予康复干预。注意给予营养支持,避免继发其他系统疾病。出院后,定期到神经内科复诊复查颅脑磁共振,评估脑内情况,坚持康复训练,避免肢体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家人应做好长期康复的心理准备,并辅助患者坚持。

五、个人感悟

该患者年龄较轻出现脑干出血,引起了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直接导致重度残疾,与平时的工作状态以及身体疏于管理相关,平时应避免熬夜劳累,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40岁以后应定期查体,了解身体情况,如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高危因素应积极控制,不可大意。平时应保证良好的睡眠,监测血压,注意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应注意保证身体健康。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得了侵蚀性骨破坏要怎么调理保养 下一篇:怎么判断是不是侵蚀性骨破坏

常见疾病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肾衰竭尿血是什么原因?

回答:血尿常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人的尿液是由肾脏产生的。经骨盆、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这些...

医生医院推荐

王茂斌

王茂斌 主任医师

兰州牛皮癣医院
擅长:王茂斌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和脑...
东潇博

东潇博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癫痫。
颜家华

颜家华 主治医师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擅长:擅长脑病科疾病的诊治。
周峰

周峰 主治医师

北京丰台医院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赵千山

赵千山 副主任医师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擅长:运用脑超声雾化刀、脑室镜、显微镜进行大脑...

药品推荐

脑血栓片

脑血栓片

通化新东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脑血栓片

脑血栓片

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脑血康胶囊

脑血康胶囊

山东昊福药业集团制药有限公司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头部 > 脑干出血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