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为先天性髋内翻,为儿童跛行原因之一,临床发病率较低。最早有Hofmeister将其命名为髋内翻畸形,其主要为股骨近端发育异常导致颈干角减少、患侧股骨短缩等,从而引起的跛行和外观异常。病因:目前对于具体的发病原因和详细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晰。初步公认的观点是: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股骨颈内侧骺板生长较快,当时的颈干角可以较成人时期偏大,如3周婴儿的颈干角可达150,随着年龄增大,外侧的骨骺板生长明显加快,从而使颈干角变小,如果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干扰正常生理过程,如机体力线的改变,负重点的变化,均可导致颈干角变小畸形,也有学者提出局部无菌性坏死改变等。病理:目前对于股骨近端骨骺内侧板的病理检查,发现正常软骨细胞区结构异常,软骨柱状细胞排列紊乱、不规则,骨组织疏松,位于软骨细胞和骨组织间的结缔组织增多,骨化延迟。临床表现:根据髋内翻程度不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在早期,由于内侧骺板发育异常导致的颈干角变小还不明显,患儿双下肢基本等长,步态可有轻度的改变;随着颈干角畸形的加重,患侧的肢体可有明显短缩,对于双侧发病患者,双下肢可以等长,由于大粗隆相对上移、外突,导致臀中肌无力,出现川德伦堡征阳性,在患侧股骨近端外侧可及明显隆起骨块等,步态跛行越发明显,可有鸭态步,髋关节功能异常,主要是外展和内旋功能受限。影像学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主要表现为1、颈干角的减少,严重者有达80畸形;2、股骨颈内下方典型的三角形骨碎片和到V形的透亮线,为髋内翻的特征性改变;3、大粗隆上移,较正常侧明显升高;4、HE角和ATD改变,HE角正常者约25,患侧明显增大,ATD即转子间距明显减小治疗及预后:具体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大小、颈干角减少程度、肢体短缩情况和髋关节功能等多个因素考虑,目前对于髋内翻可以自行愈合的文章虽有发表,但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持和临床随访。如果颈干角小于100、HE角大于60,年龄在4岁以上,建议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多种,如Y形截骨术、Borden截骨术、梯形截骨术、Herdon等。手术主要目的是要矫正颈干角到120以上,其次注意HE的角度,争取达到正常,特别要重视术后患侧股骨颈骨骺,应该尽量使其达到水平位,否则容易引起畸形的复发,同时注意大粗隆位置,适当行大粗隆骨骺阻滞术,文献记载可以改善臀中肌无力的情况。Borden截骨术的主要步骤如下:在股骨上端外侧行一纵切口,在大小转子间截骨,予大转子外侧骨皮质根据术前测量的数据行皮质切除,然后纠正颈干角,把外侧去除骨皮质的骨端与下侧的截骨端吻合,然后把术前颈干角确定的Blout钢板植入,主要钢板的深度,然后用螺钉固定,术后外展石膏固定,等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