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腹痛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手脚冰凉怎么办 艾灸这些穴位轻松搞定

来源:复禾健康网

很多女性无论是在冬天还是夏天,身体总是处于冰凉的状态,尤其是手脚冰凉,冬季更甚。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手脚冰凉该怎么办?下面小编从艾灸的方向给大家讲讲。

1、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

2、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眼艾灸盒艾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3、神阙穴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

4、命门穴

补肾壮阳灸命门,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

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施灸,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5、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五个穴位不需要一次灸完,可以一次施灸1-2个穴位,隔天再施灸余下的穴位,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看到疗效。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疲乏怎么鉴别诊断 下一篇:疲乏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见疾病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胸部有鳞屑红斑是不是皮炎

回答:胸部有鳞屑红斑有可能是皮炎,也有可能是银屑病、副银屑病等皮肤病,不能单纯靠鳞屑红斑来确定患...

医生医院推荐

陈名金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胃肠疾病。
汪正芳

汪正芳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
武晓冬

武晓冬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擅长:治疗妇科、儿科及内科疑难杂病等。
董新锋

董新锋 主任医师

嘉峪关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消化内科各种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及内镜...
宋华丽

宋华丽 住院医师

解放军263医院
擅长: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

药品推荐

大陆 腹痛水

大陆 腹痛水

山东新大陆制药有限公司
当归腹痛宁滴丸

当归腹痛宁滴丸

兰州和盛堂制药有限公司
小儿暖脐膏

小儿暖脐膏

黑龙江吴氏济民制药有限公司

脐腹痛热搜

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脐周 > 脐腹痛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