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而引起的。
晕针指的是在接受注射或采血时,突然出现的头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尤其在注射过程中,许多人都可能遇到过。
晕针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引起的。注射时,针头进入皮下组织,触及到皮下的血管,刺激了血管内所包含的感受器,真皮下的小动脉反射性扩张,血管的容积增大,导致血液分布的改变。这种血管扩张会导致血液回流减少,致使脑部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晕针也与神经系统的反应有关。注射过程中,大脑的辅助动脉和颈动脉窦会感受到疼痛刺激,从而引起颈动脉窦-延髓-交感神经传递的反射性激活,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增加,进一步造成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使人产生头晕等不适感。
个体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晕针的发生。焦虑、紧张、害怕注射或看到针头等情绪会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产生影响。过度担心可能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困难,从而增加晕针的风险。
为了避免晕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注射前深呼吸,保持放松和平静的状态;可选择不看注射操作,转移注意力;注射前坐或卧位,以减少姿势变化引起的血压影响;若感觉不适,可用手捏紧拳头、努力张嘴等方法刺激感觉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在注射后适当休息和摄入含糖饮料,有助于恢复。
晕针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包括血管扩张、神经系统的反应以及个体心理因素等。了解晕针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这种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