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烧伤患者不推荐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感冒药。
感冒药常含解热镇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能干扰烧伤患者的炎症反应管理。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部分复方制剂中的伪麻黄碱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严重烧伤患者肝功能易受损,对乙酰氨基酚代谢负担加重需警惕肝毒性。存在创面感染时,含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可能掩盖发热等感染征兆。
大面积烧伤伴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药物分布容积异常可能影响药效。休克期患者肾功能常不稳定,经肾排泄药物需调整剂量。烧伤后高代谢状态加速药物代谢,常规剂量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合并吸入性损伤时,镇咳成分可能抑制呼吸道排痰功能。
创面处理应优先于感冒对症治疗,患者需在烧伤科医师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选用单方制剂针对性处理症状,如痰液黏稠时使用盐酸氨溴索。体温超过38.5℃建议物理降温为主,确需退热时选择对循环影响较小的栓剂。流感流行季节建议接种灭活疫苗预防。
烧伤患者日常需维持2200-2500kcal/日的高蛋白饮食,优质蛋白占比不低于50%。维生素C每日补充200mg促进创面愈合,锌元素30mg/日增强免疫力。肢体烧伤者需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深呼吸练习预防肺部并发症。创面护理坚持无菌操作原则,瘙痒症状可用冷敷替代抓挠。心理支持需关注创伤后应激反应,建议家属参与疼痛评估日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