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肠易激综合征可通过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排除性诊断及功能性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病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心理因素、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1、症状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排便后有所缓解,且病程较长,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或炎症性肠病。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感染、寄生虫或其他肠道疾病,为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3、影像学检查:进行腹部超声、CT或MRI等检查,观察肠道结构是否异常。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息肉等,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4、排除性诊断:通过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等,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性诊断是肠易激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步骤,需结合患者病史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5、功能性检查:进行结肠传输时间测定、肛门直肠测压等功能性检查,评估肠道运动功能。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肠道功能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症状、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综合判断。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对缓解症状也有积极作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