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区别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破伤风类毒素和抗毒素在预防机制、作用原理、适用场景、免疫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预防机制: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主动免疫制剂,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实现长期保护;破伤风抗毒素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直接提供外源性抗体实现短期中和毒素。类毒素需提前接种形成免疫记忆,抗毒素用于暴露后紧急中和毒素。

2、作用原理:类毒素为经甲醛处理的破伤风毒素,保留免疫原性但无毒性;抗毒素为马血清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含特异性中和抗体。类毒素诱导B细胞产生IgG抗体,抗毒素直接与循环毒素结合形成复合物。

3、适用场景:类毒素用于常规免疫接种,我国纳入百白破疫苗计划免疫;抗毒素适用于未免疫者的创伤暴露后预防。动物咬伤、深部刺伤等高风险暴露需联合使用两类制剂。

4、免疫持续时间:类毒素全程接种后保护期达10年以上,加强针可延长免疫效果;抗毒素半衰期约7天,保护作用仅维持2-3周。完成基础免疫者受伤仅需补种类毒素。

5、不良反应:类毒素可能引起接种部位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抗毒素存在血清病风险,使用前需皮试。过敏体质者推荐换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替代马血清制剂。

破伤风预防需根据免疫史制定方案,完成基础免疫者每10年加强接种吸附破伤风类毒素。创伤后处理应彻底清创,未全程免疫者需注射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日常避免伤口接触土壤、铁锈,高危职业人群应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