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压迫、先天畸形、暴力撞击等因素引起。脊髓损伤可通过固定制动、药物治疗、手术减压、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冲击是脊柱骨折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脊髓压迫或断裂。早期需进行脊柱固定,避免二次损伤,后期可尝试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神经营养药物。
老年人群椎体骨密度降低易引发压缩性骨折,可能累及脊髓神经。基础治疗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严重时需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干预。
转移性肿瘤或原发性骨肿瘤破坏椎体结构,常导致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需联合放疗、化疗控制原发病,必要时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
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等先天异常患者更易发生脊髓损伤。轻度畸形通过支具矫正,严重者需脊柱矫形手术,术后配合电刺激治疗促进神经恢复。
运动损伤或暴力打击可能造成椎体爆裂骨折,骨折片突入椎管损伤脊髓。急性期需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期进行高压氧和运动功能重建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需长期坚持康复锻炼,如轮椅平衡训练、站立架辅助站立等物理疗法。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纤维,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膀胱功能评估和压疮预防护理。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感觉障碍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