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搬运的注意事项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脊髓损伤搬运需遵循专业操作规范,固定脊柱轴线、多人协作、使用硬质担架、避免扭转弯曲、优先评估生命体征。

1、固定脊柱轴线:

搬运时需保持头颈胸腰整体在一条直线上,应用颈托和脊柱板固定。任何不当弯曲可能加重脊髓压迫,操作者需一人专门负责头部稳定,采用双手托住患者下颌与枕部的"中立位固定法"。怀疑颈椎损伤时禁止尝试自行复位。

2、多人协同操作:

至少需要3-5人协同完成,指定一人作为指挥者统一口令。使用"滚木翻身法"同步移动患者,避免身体各节段出现相对位移。第三名救援者需特别注意保护骨盆区域,防止腰椎二次损伤。

3、硬质担架选用:

禁用软担架或毛毯搬运,优先选择真空担架、铲式担架或脊柱固定板。担架需提前测试承重能力,转运途中保持绝对水平。山岳救援可使用特制救援篮,搭配头部固定器使用。

4、避免扭转动作:

禁止任何角度的旋转或侧弯动作,特别是从地面抬起时需保持三维直线。发现患者已有肢体异常姿势时维持现状搬运,不可强行矫正。车辆转运时需将担架与车厢刚性固定。

5、生命体征评估:

搬运前快速检查呼吸循环功能,优先处理窒息或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与血压变化,高位颈椎损伤可能突发呼吸骤停。需备好吸引器与气管插管设备。

实施搬运前应呼叫专业急救团队,避免反复搬动患者。转运途中持续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变化,记录最后一次自主活动时间。到达医疗机构后完善X线、CT或MRI检查,根据损伤程度选择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椎管减压术或脊柱内固定术。康复期需进行轴向翻身训练、呼吸功能锻炼与渐进性肢体活动,使用矫形器预防足下垂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