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卒中高危人群需进行多维度筛查,包括血压监测、血脂检测、血糖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建议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周测量3次并记录。动态血压监测可发现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mmHg需干预。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动脉瘤形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建议每年检测血脂谱,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可有效调节血脂。
糖尿病使脑卒中风险增加2-4倍。应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可发现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注意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直接引发脑梗死。超声检查能评估斑块性质、管腔狭窄程度。狭窄率>50%需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不稳定斑块表现为低回声、表面溃疡或新生血管形成。
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增加5倍。常规心电图可发现阵发性房颤,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房颤者需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CHA2DS2-VASc评分≥2分必须抗凝治疗。
建议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复查相关指标。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kg/m²范围内,腰围男性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出现突发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