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可通过药物干预、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心理疏导、症状监测等方式缓解。化疗和放疗可能由细胞毒性作用、免疫抑制、黏膜损伤、激素水平波动、神经毒性等原因引起。

1、消化道反应:

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紫杉醇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放疗对腹部区域的照射可能加重肠道炎症反应。建议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医生可能开具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止吐药物。

2、骨髓抑制:

治疗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表现为反复发热或伤口难愈合;贫血引发乏力头晕;血小板减少易出现皮下瘀斑。可能与吉西他滨、卡铂等药物有关。需定期血常规监测,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

3、皮肤损伤:

放疗区域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或放射性皮炎,严重者发生溃疡。化疗药物外渗可致局部组织坏死。需使用无刺激性沐浴露,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日晒。医生可能推荐磺胺嘧啶银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制剂促进修复。

4、神经毒性:

紫杉醇类、长春碱类药物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或肌肉无力。放疗若涉及臂丛神经可能加重症状。症状通常具有剂量依赖性,可采用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疼痛明显时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

5、内分泌紊乱:

化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抑制,出现潮热盗汗、月经紊乱等更年期症状。放疗若涉及垂体或肾上腺区域可能影响激素分泌。这些改变通常与环磷酰胺、顺铂等药物相关。可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必要时在妇科内分泌科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每日饮水1500-2000ml。皮肤护理需避免搔抓放疗区域,使用放射防护喷剂。每周监测体重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程度,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心理支持可参与病友互助小组,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远期心脏毒性、继发肿瘤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