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鼻咽癌与鼻炎的核心区别在于疾病性质、症状特征及预后差异,主要体现为病因差异、症状表现、诊断方式、治疗手段和疾病转归五个方面。
鼻炎多由过敏原刺激、病毒感染或环境因素引发,属于良性疾病;鼻咽癌则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腌制食品摄入相关,属于恶性肿瘤。鼻炎患者可能长期接触粉尘或花粉,鼻咽癌高危人群常有家族史或EB病毒抗体阳性。
鼻炎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症状呈间歇性;鼻咽癌早期表现为回吸性血涕、单侧耳鸣,进展期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鼻炎症状可通过抗组胺药缓解,鼻咽癌症状会持续加重并伴随体重下降。
鼻炎通过前鼻镜和过敏原检测即可确诊;鼻咽癌需结合鼻咽镜活检、EB病毒DNA检测及影像学检查。鼻炎患者黏膜呈苍白水肿,鼻咽癌患者可见菜花样新生物。
鼻炎采用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控制症状;鼻咽癌需放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顺铂方案,晚期需靶向治疗尼妥珠单抗。鼻炎治疗周期短,鼻咽癌需持续随访5年以上。
鼻炎预后良好,不影响生存期;鼻咽癌五年生存率Ⅰ期可达90%,Ⅳ期不足30%。鼻炎可能反复发作但不致命,鼻咽癌转移后可危及生命。
日常需注意区分持续性血涕与普通鼻出血,鼻咽癌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EB病毒抗体。鼻炎患者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接触过敏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放射性龋齿。出现单侧听力下降或持续头痛时应立即就诊,长期鼻塞患者建议每年进行鼻咽部检查。饮食上避免高盐腌制食品,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鼻咽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