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早期发现可通过乳腺自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关注高危因素、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
每月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乳房触诊,观察是否有无痛性肿块、皮肤凹陷或橘皮样改变。注意乳头溢液、形状改变等异常,自检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建议采用指腹螺旋式按压法检查乳房外上象限等好发区域。
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超声适用于致密型乳腺,钼靶能发现微小钙化灶。MRI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等高风险人群,检出率可达90%以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临床尚未触及的早期病灶。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建议检测BRCA1/2基因突变。携带突变基因者发病风险提高5倍,需从25岁开始每半年接受专业检查。同时检测TP53、PTEN等其他易感基因,基因检测阳性者需考虑预防性药物或手术干预。
长期雌激素暴露、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属可控风险。肥胖者BMI需控制在24以下,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避免激素替代治疗超过5年,哺乳可降低风险。伴有乳腺不典型增生者需每3个月复查。
20-39岁每3年进行临床乳腺检查,40岁以上每年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2cm以下肿块,配合影像学评估BI-RADS分级。体检应包含腋窝淋巴结触诊,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99%。
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30g以上膳食纤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酒精摄入。穿戴合适内衣减少乳腺压迫,更年期女性慎用雌激素保健品。建立规律作息,长期压力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发现乳头溢血、酒窝征等典型表现应立即就诊,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