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剖腹产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阴道松弛程度通常较顺产轻。盆底肌损伤与妊娠激素变化、胎儿压迫、分娩方式等因素相关。
孕期松弛素分泌增加使韧带延展性增强,子宫增大持续压迫盆底肌群,这种生理性改变与分娩方式无关。建议产后进行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每组15次收缩,配合腹式呼吸训练。
剖腹产避免胎儿经产道挤压,但术中牵拉可能造成盆底神经暂时性损伤。表现为咳嗽漏尿或下坠感,发生率约为顺产的1/3。生物反馈治疗仪可帮助恢复肌肉控制力。
产后雌激素水平骤降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弹性减弱。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柑橘等水果,配合锌元素补充有助于结缔组织修复。
剖宫产切口疼痛引发核心肌群抑制,部分产妇出现异常姿势代偿,间接加重盆底负荷。物理治疗可采用低频电刺激,靶向激活腹横肌与多裂肌。
盆底功能与基础肌力、胎儿体重密切相关。双胎妊娠或巨大儿产妇更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哑铃训练结合水中运动能显著改善症状。
产后42天需进行盆底肌力评估,III级以下肌力建议系统康复。每日摄入30g优质蛋白鸡蛋/鱼肉,避免负重超过5kg。坚持6个月以上的盆底锻炼可使肌力恢复至产前水平,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长期效果。出现持续尿失禁或脏器脱垂需及时就诊,必要时采用悬吊术或射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