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黄褐斑可通过防晒护理、局部用药、口服药物、化学剥脱、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黄褐斑通常由紫外线暴露、激素变化、遗传因素、炎症反应、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紫外线是诱发和加重黄褐斑的主要因素。严格防晒能减少黑色素合成,建议使用广谱防晒霜SPF≥30,PA+++,同时配合物理防晒如遮阳帽、墨镜。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长时间户外活动,阴雨天仍需坚持防晒。
氢醌乳膏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色素沉积,氨甲环酸精华可阻断黑色素传递,壬二酸膏剂具有抗炎和淡化色素作用。局部用药需持续使用3-6个月见效,可能出现轻微刺激反应。黄褐斑可能与角质层屏障受损、黑色素细胞过度活化有关,通常表现为对称性褐色斑片、边界清晰等症状。
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作用,氨甲环酸片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口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黄褐斑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波动、慢性炎症状态相关,常伴随月经期色素加深、皮肤敏感等症状。
果酸换肤通过加速角质代谢淡化表浅色素,浓度需从20%逐步提高至70%。治疗间隔2-4周,疗程3-5次,术后需加强保湿修复。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色素沉着反跳。
调Q激光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皮秒激光通过光机械效应分解色素。需选择低能量多次治疗模式,间隔1-3个月,术后需严格防晒。深肤色人群慎用,可能引发炎症后色素沉着。
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深色蔬菜等抗氧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配合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睡眠充足调节内分泌。保持皮肤屏障完整,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类护肤品。治疗期间每月复诊评估疗效,顽固性黄褐斑需联合多种手段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