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黄褐斑好发于30-50岁女性,常见于妊娠期、长期口服避孕药者、紫外线暴露过多人群及有家族遗传倾向者。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导致面部对称性褐色斑片。分娩后部分患者斑块可自行淡化,日常需加强物理防晒,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避孕药可能干扰酪氨酸酶代谢,诱发颧骨部位蝶形色素沉着。建议更换孕激素单体制剂,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口服药物。
长期户外工作者面部易出现日光性黄褐斑,紫外线会激活黑色素细胞并氧化脂质。需每日涂抹SPF50+防晒霜,配合氢醌乳膏、熊果苷等外用脱色剂。
有家族史者黑色素细胞对激素变化更敏感,表现为青春期后持续加重的面中部色斑。可采用低能量调Q激光联合传明酸导入治疗,避免暴晒和熬夜。
肝病患者因代谢障碍易出现黄褐斑,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伴随眶周色素沉着。需先控制原发病,局部使用复方甘草黄酮乳膏配合强脉冲光治疗。
黄褐斑患者应建立防晒-修复-美白的综合管理方案,每日补充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选择含有烟酰胺的医学护肤品。避免使用汞超标的美白产品,顽固性色斑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化学剥脱或激光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低GI饮食有助于减少色素沉着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