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胆结石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结石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当胆结石直径超过1厘米或引发反复疼痛、胆囊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时,建议手术干预。
胆囊结石直径超过1厘米或充满型结石(胆囊内充满结石)通常需手术切除胆囊。此类结石易引发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或胆囊癌风险升高。若结石卡在胆囊颈部或胆总管,导致胆绞痛、黄疸、发热等症状,需紧急处理。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尽早手术,因感染风险更高。
无症状的小于1厘米胆囊结石可暂不手术,但需每半年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胆固醇性结石若小于0.5厘米,部分患者可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溶石治疗,但疗程长且复发率高。泥沙样结石若无症状可观察,但需控制高脂饮食以避免胆汁淤积加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创伤小且恢复快。对于复杂病例如胆囊化脓、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可能需开腹手术或联合内镜取石(ERCP)。术后需注意低脂饮食过渡期,避免腹泻等不适。
日常需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胆汁排泄。规律进食可减少胆囊收缩素紊乱,避免长时间空腹。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胆汁代谢。若出现右上腹持续疼痛、皮肤巩膜黄染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排查胆管梗阻或感染。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胆汁酸代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