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在36.0℃至37.2℃之间,测量部位不同会存在细微差异。腋下温度通常比口腔或直肠温度低0.3℃至0.5℃。
体温受昼夜节律、年龄、活动状态等因素影响。清晨基础代谢率较低时体温可能接近36℃,下午至傍晚可达峰值。婴幼儿因代谢旺盛,正常体温上限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基础体温可能偏低。女性排卵期体温会升高0.3℃至0.5℃,这种生理性波动无需干预。
测量时应保持环境温度适宜,运动后需休息30分钟再测。水银体温计需夹紧腋窝5分钟,电子体温计听到提示音后读取数据。避免饮用冷热饮、洗澡后立即测量口腔温度。体温持续低于35.5℃或高于37.3℃时,需结合其他症状评估健康状况。
维持正常体温需注意环境保暖与散热平衡。冬季可增加姜茶、牛肉等温性食物摄入,夏季建议饮用绿豆汤、淡盐水防暑。每日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高温环境下应避免剧烈运动。体温异常波动时,建议记录24小时体温变化曲线,便于医生判断原因。长期低温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持续低热应注意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