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后存活时间较短,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失去传染性。干燥环境、高温或消毒剂会加速病毒灭活。
艾滋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干燥,病毒包膜蛋白结构随之破坏。实验室数据显示,液态血液中的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但实际环境中紫外线、温度变化和微生物竞争会显著缩短存活时间。干燥后的血液即使残留病毒核酸,也不具备完整感染能力。
病毒传播需满足三个条件:活性病毒、足够载量以及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针头内残留血液因处于密闭环境,病毒存活时间可能延长至数小时,但经表皮接触或飞沫传播的感染风险极低。医疗场所使用过的器械需通过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彻底灭活病毒。
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衣物沾染血迹等不会导致传播。皮肤无破损时接触污染物无需过度担忧,但接触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若存在开放性伤口接触新鲜血液,建议72小时内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评估。保持科学防护意识的同时,应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产生不必要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