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子宫内膜癌是否需要化疗需根据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通常无需化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或低分化患者可能需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若肿瘤局限于子宫体且无肌层浸润,术后通常无需辅助化疗。Ⅱ期以上或存在淋巴结转移者需考虑化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联合卡铂等铂类化合物。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较低,对化疗敏感性差,手术切除后复发风险小。低分化或浆液性癌等特殊病理类型侵袭性强,需联合化疗降低转移风险。
POLE突变型及微卫星不稳定型预后良好,常规不推荐化疗。p53突变型或拷贝数高型患者则需积极化疗,治疗方案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
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可能影响治疗决策,部分早期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等身体耐受性,避免过度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存在脉管癌栓、深肌层浸润或宫颈间质受累等高危因素时,即使为早期病例也建议预防性化疗。术后CA125持续升高或影像学提示残留病灶者必须行化疗干预。
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建议每3-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游泳等有氧活动,饮食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提供社会支持。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盆腔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