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控制目标需结合孕妇个体差异与胎儿发育情况动态调整。
妊娠期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范围内。空腹血糖过高可能提示胰岛素基础分泌不足,需通过调整夜间饮食结构、避免长时间空腹等方式改善。若连续两次检测超过5.3mmol/L,需考虑胰岛素治疗。
餐后1小时血糖峰值需≤7.8mmol/L。该时段血糖反映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与巨大儿风险直接相关。建议通过分餐制、选择低升糖指数主食、餐后散步等方式控制,异常升高时需监测尿酮体。
餐后2小时血糖应维持在4.4-6.7mmol/L。该数值反映胰岛素分泌延迟情况,持续超标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压风险。控制方法包括调整进食顺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凌晨3点血糖不应低于3.3mmol/L。夜间低血糖可能引发反跳性高血糖,需通过睡前加餐蛋白质类食物预防。动态血糖监测发现夜间波动过大时,需调整胰岛素剂量分配比例。
糖化血红蛋白宜控制在5.5%以下。该指标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每4-6周检测一次。数值超标提示长期控制不佳,需重新评估饮食计划与运动方案,并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妊娠糖尿病血糖管理需贯穿整个孕期,建议每日监测血糖4-7次并记录饮食日记。饮食上采用三餐三点模式,保证每日摄入1800-2200千卡热量,碳水化合物占比40%-50%,优先选择全谷物与杂豆类。运动推荐餐后30分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操、散步等,每周累计150分钟。定期进行胎儿超声与胎心监护,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口渴或宫缩异常时需立即就医。产后6-12周需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