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足第四跖骨基底部骨折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左足第四跖骨基底部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扭转应力、长期劳损、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及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直接暴力:

足部受到重物砸伤、挤压或踢撞等外力作用时,易导致第四跖骨基底部断裂。此类损伤需立即停止活动,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缓解肿胀疼痛。

2、扭转应力:

足部在运动中突然旋转或内翻时,跖骨基底承受剪切力发生骨折。急性期需冰敷并抬高患肢,后期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避免过早负重行走。

3、长期劳损:

长跑、舞蹈等重复性足部负荷可能引发应力性骨折。需调整运动强度,穿戴具有足弓支撑的功能鞋垫,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

4、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老年人因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除骨折常规处理外,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

5、病理性骨折: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会削弱骨骼强度,可能伴随局部皮温升高、夜间剧痛。需通过CT或活检明确病因,必要时行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术。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配合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6周后可进行足趾抓毛巾、踝泵运动等低强度训练,逐步恢复行走功能。避免过早穿高跟鞋或进行跳跃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固定器松动、皮肤发绀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