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能由病毒持续损伤神经、炎症反应未消退、神经修复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疼痛信号传导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神经阻滞、镇痛药物、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1、病毒持续损伤: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急性期未能完全清除,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内,导致神经纤维持续性炎症和脱髓鞘改变。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修复。

2、炎症反应未消退:

急性期过后局部仍存在异常免疫应答,炎症介质持续刺激痛觉神经末梢。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控制炎症,严重时可考虑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同时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3、神经修复异常:

受损神经再生过程中出现轴突错位生长或异常突触形成,产生自发性放电。加巴喷丁等钙通道调节剂能抑制异常电信号,结合经皮电神经刺激等物理疗法可改善神经可塑性。

4、免疫功能障碍:

中老年患者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病毒清除能力减弱。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日常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以维持免疫功能。

5、疼痛信号传导紊乱:

中枢敏化导致疼痛阈值降低,轻微刺激即可诱发剧烈疼痛。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调节中枢痛觉传导,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打破疼痛-焦虑恶性循环。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洗澡水温控制在40℃以下。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及抗氧化物质,如深色蔬菜、坚果、深海鱼类。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疼痛。建立规律作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疼痛发作时可尝试冷敷或薄荷醇软膏局部涂抹,若持续一个月未缓解或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