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夜间咳嗽加重可能由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姿、抗反流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控制心力衰竭、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
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是夜间咳嗽的常见原因。平卧位时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炎性分泌物更易沿咽后壁下流,引发反射性咳嗽。保持床头抬高15-20度可减少分泌物倒流,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清除过敏原,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夜间卧位状态下胃酸易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引发咳嗽。这类咳嗽多伴反酸、烧心感,晚餐过饱或睡前3小时进食会加重症状。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医生可能开具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
支气管哮喘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气道收缩更明显。特征为发作性喘鸣伴咳嗽,凌晨1-3点症状显著。需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同时需检测峰流速值监测病情。
慢性心衰患者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刺激咳嗽感受器。多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等药物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氧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可能引起干咳副作用,夜间卧位时迷走神经兴奋会放大这种反应。咳嗽多在用药1周后出现,停药4周内缓解。若确认由药物引起,医生会调整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等替代治疗。
改善夜间咳嗽需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卧室湿度40%-60%,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睡前用40℃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避免冷饮甜食等生痰食物,适量食用银耳百合羹润肺。咳嗽持续2周以上或伴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需及时呼吸科就诊,完善胸部CT、肺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心源性咳嗽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