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膳食纤维、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合理选择脂肪来源等方式管理饮食。
碳水化合物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建议选择全谷物、糙米等复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精制糖和白面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通常占总热量的45%-60%。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避免单次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
低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较慢,血糖波动小。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燕麦、豆类、大多数蔬菜和非热带水果。苹果、梨等水果含果糖较多,需控制摄入量。避免西瓜、菠萝等高升糖指数水果。
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每日建议摄入25-30克,来源包括绿叶蔬菜、菌菇类、奇亚籽等。可溶性纤维如燕麦麸、苹果皮对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显著。需注意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避免消化道不适。
蛋白质对血糖影响较小,可选择鱼类、禽肉、大豆及其制品。每日摄入量宜为每公斤体重0.8-1.2克。红肉摄入需限制,加工肉制品应避免。乳制品选择低脂或无糖品种,注意部分乳制品可能含添加糖分。
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坚果、深海鱼类所含脂肪。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摄入。坚果虽富含健康脂肪但热量高,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5-30克。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煎油炸。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需个体化制定,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结合血糖监测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餐时间有助于稳定血糖,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适度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餐后1小时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限制酒精饮料。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饮食记录与血糖日志的关联分析,发现个体化的饮食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