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宫颈炎主要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两类,具体分类依据病程、病原体及病理表现,包括感染性因素、理化刺激、继发性病变等。
由病原体直接感染引起,常见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临床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下腹坠痛,部分患者伴有尿频尿急。需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
多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或长期理化刺激导致,病理分型包括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常见症状为淡黄色分泌物、腰骶部酸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肥大。治疗需消除诱因,局部应用保妇康栓等中成药,物理治疗采用激光或冷冻。
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特殊病原体引起的宫颈炎,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典型表现为溃疡性病变或肉芽肿形成,伴随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治疗需规范抗结核或驱梅治疗,疗程长达6-12个月。
长期使用阴道冲洗剂、避孕器具刺激或过敏反应导致的宫颈炎,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但无异常气味。需去除诱因后使用雌激素软膏促进黏膜修复,严重者需停用宫内节育器。
宫颈炎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时,需行阴道镜活检明确分级,CIN2级以上需锥切手术。
日常需注意避免不洁性行为,经期禁止盆浴,每年定期宫颈癌筛查。急性期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促进黏膜修复,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