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结肠癌晚期可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姑息性手术和支持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转移情况及患者身体状况个体化制定。
化疗是晚期结肠癌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等。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DNA合成或抑制细胞分裂发挥作用,可控制肿瘤进展并延长生存期。化疗方案多采用联合用药,如FOLFOX或FOLFIRI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或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能精准抑制肿瘤生长。西妥昔单抗适用于RAS野生型患者,可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肿瘤血供。靶向治疗常与化疗联用,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适用人群,可能引发高血压或皮肤反应等副作用。
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的晚期患者。帕博利珠单抗等PD-1抑制剂能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获益。治疗前需进行PD-L1表达检测,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或结肠炎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
对于出现肠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肠造瘘或肿瘤减瘤术缓解症状。手术目的在于改善生活质量而非根治疾病,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术后可能需联合放化疗控制局部病灶,存在吻合口瘘或感染等风险。
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多学科协作。阿片类药物可缓解癌性疼痛,肠外营养改善恶病质状态,心理咨询帮助应对疾病压力。同时需处理治疗相关副作用如恶心、乏力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晚期结肠癌患者应保持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结构,适量补充ω-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在体力允许时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久卧导致的肌肉萎缩。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评估治疗效果,与主治医生保持充分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疼痛控制需遵循三阶梯原则,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姑息治疗团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