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盆腔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病原体培养和腹腔镜检查等方式诊断。诊断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症状严重程度、病史特点和临床怀疑的病原体类型。
双合诊或三合诊是初步筛查盆腔炎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子宫压痛、附件区增厚或包块,宫颈举摆痛是盆腔炎的典型体征。急性期患者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加重炎症扩散。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异常。阴道分泌物镜检可发现大量白细胞,pH值常大于4.5。宫颈分泌物核酸扩增试验能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常见病原体。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对于复杂病例可选择MRI检查,其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准确判断炎症范围。CT检查适用于评估合并腹腔其他脏器受累的情况。
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微生物种类及药物敏感性。需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和性传播病原体培养。子宫内膜活检培养阳性率更高,但属于有创操作,多用于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
作为诊断盆腔炎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输卵管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等病变,同时可进行病原学取样和治疗性操作。适用于诊断不明确、抗生素治疗72小时无效或疑似盆腔脓肿破裂的危重病例。
确诊盆腔炎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通常为14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炎症修复。急性期卧床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引流。定期复查超声直至炎症完全吸收,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配合中药灌肠或物理治疗改善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