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癌的治疗效果需根据分期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或放疗,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多采用放疗联合化疗。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是选择治疗方式的核心依据。1期患者5年生存率手术可达90%以上,此时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能完整切除病灶。2期患者手术生存率约70-80%,需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决定是否联合放疗。3期以上通常采用放疗,因肿瘤已侵犯盆壁或出现远处转移。
45岁以下患者优先考虑手术,可保留卵巢功能避免提前绝经。绝经后患者更适合放疗,避免手术创伤。年轻患者若需放疗,可考虑卵巢移位术保护生育功能。
鳞癌对放疗敏感性达85%以上,腺癌仅60-70%,故腺癌更倾向手术。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特殊类型需放化疗联合。病理分级中低分化癌易转移,常需术后补充放疗。
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选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但限于2厘米以下病灶。放疗会导致永久性卵巢功能丧失,需提前冻卵。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后手术,可增加保育可能。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耐受手术风险低,宜选放疗。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差,术后感染风险增加3倍。盆腔炎病史者放疗可能加重肠粘连,需个体化评估。
治疗后的康复需注重营养支持,每日保证60克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淋巴回流,推荐游泳和快走。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预防放射性膀胱炎,每日凯格尔运动3组。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TCT和HPV,5年后仍需每年随访。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可参加抗癌俱乐部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