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色觉是视觉系统对光波长的感知能力,色觉障碍指辨别颜色能力异常,主要包括色盲和色弱两种类型。色觉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药物副作用、脑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先天性色觉障碍多与X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红绿色盲最常见。患者视网膜锥细胞缺乏特定光敏色素,无法区分特定颜色。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可通过色觉矫正眼镜改善辨色能力,避免从事对色觉要求严格的职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疾病可能导致获得性色觉异常。视网膜锥细胞受损会影响蓝黄色辨别,常伴随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需控制原发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进行激光治疗。
青光眼、视神经炎等疾病会干扰颜色信号传导。患者可能出现红色觉减退,伴有视野缺损、瞳孔反射异常。需降低眼压、营养神经治疗,使用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
抗结核药乙胺丁醇、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可能引起可逆性色觉障碍。表现为蓝黄色觉异常,停药后多可恢复。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视功能,必要时更换替代药物。
脑卒中、脑肿瘤累及枕叶视皮层时,可能出现全色盲症状。患者无法感知任何颜色,但视力结构正常。需通过头颅影像学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手术或康复治疗。
色觉障碍者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免颜色编码混淆,使用纹理标签辅助识别。定期进行色觉检查,儿童建议在入学前完成筛查。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视觉功能,减少长时间电子屏幕使用可降低视疲劳。若突然出现色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除急性眼部或神经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