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小便后擦拭有褐色渣渣可能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阴道炎、月经残留或饮食因素有关。建议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脓性分泌物或血细胞,形成褐色沉淀物。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多饮水促进代谢。
肾脏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黏膜,导致血尿形成褐色渣滓。典型表现为腰部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确诊需进行超声检查,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较大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
细菌性阴道病或霉菌性阴道炎可能引起褐色分泌物混杂在尿液中。常伴有外阴瘙痒、异味等症状。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可选用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栓、保妇康栓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月经末期经血量减少时,残留的陈旧性血液可能呈现褐色渣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第3-5天,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注意会阴清洁,使用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
大量食用火龙果、甜菜等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可能导致尿液染色。某些药物如利福平、铁剂也会使尿液颜色加深。这种生理性改变在停止相关饮食后1-2天内即可恢复正常。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长时间憋尿,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如褐色渣滓持续出现超过3天,或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到泌尿外科或妇科就诊。女性患者就诊前24小时避免阴道冲洗或使用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