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出白色虫子

2.79万次浏览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大便拉出白色虫子通常是蛔虫或蛲虫感染的表现,可能与饮食卫生习惯不良、接触污染源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双羟萘酸噻嘧啶片等驱虫药物。

1. 蛔虫感染

蛔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成虫呈白色长条状。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食欲异常、营养不良等症状。蛔虫卵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在肠道孵化后移行至肺部,再经吞咽返回肠道发育为成虫。治疗需使用阿苯达唑片等药物,同时需对衣物、床单进行高温消毒。

2. 蛲虫感染

蛲虫体型细小呈白色线状,夜间会爬至肛周产卵导致剧烈瘙痒。儿童通过抓挠后将虫卵传播至玩具或日用品,造成反复感染。确诊需通过透明胶带粘贴肛周取样镜检。常用甲苯咪唑片进行治疗,家庭成员需同步防治,避免交叉感染。

3. 钩虫感染

钩虫幼虫可穿透皮肤进入人体,成虫吸附于小肠黏膜吸血导致贫血。初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性皮疹,后期伴随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粪便检查可见虫卵,治疗需使用双羟萘酸噻嘧啶片,严重贫血者需补充铁剂。

4. 绦虫感染

食用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猪肉或牛肉可能感染绦虫,虫体节片呈白色扁平状随粪便排出。可能引发腹痛、腹泻或体重下降,个别情况下节片会主动爬出肛门。吡喹酮片是常用治疗药物,需确保肉类完全煮熟后食用。

5. 鞭虫感染

鞭虫前端细长如鞭,寄生于盲肠和结肠。轻度感染可能无症状,重度感染会导致腹泻、直肠脱垂等。粪便检查可见特征性橄榄形虫卵,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同时改善卫生条件避免土壤污染。

预防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肉类充分煮熟,避免饮用生水。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定期修剪指甲。儿童玩具、家居环境需定期消毒,宠物需按时驱虫。如发现粪便持续异常或伴有消瘦、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避免自行服用驱虫药。治疗期间需将内衣裤煮沸消毒,防止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