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孩子近视可通过视力检查、视物行为异常、眼部不适症状、屈光检查及散瞳验光等方式确定。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眼部疾病、环境光线不足、营养失衡等原因引起。
定期进行视力筛查是发现孩子近视的基础手段。当孩子裸眼视力低于同龄正常标准,或较前次检查视力明显下降时,需警惕近视可能。学校体检或医院眼科的标准视力表检查可初步判断视力状况,5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若多次检查结果低于0.8建议进一步检查。家长需每半年带孩子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尤其是有近视家族史或已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
孩子出现眯眼、揉眼、频繁眨眼等行为可能提示视力问题。近距离看电视、读书时书本过近、抱怨看不清黑板等表现均需引起重视。部分孩子会因视物模糊而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家长需观察其学习效率是否下降。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近视的早期信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近视可能伴随眼干、眼胀、视疲劳等症状。长时间用眼后出现流泪、畏光、眼睑沉重感,或阅读后出现恶心、头晕等视疲劳表现,均需考虑屈光不正可能。这些症状与调节痉挛有关,休息后可能缓解,但反复出现时家长应带孩子进行专业验光检查。
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验光可初步测量屈光度数。检查显示近视性屈光不正,如球镜度数为负值且超过-0.50D时,结合视力下降可临床诊断近视。该检查快速无创,适合儿童初步筛查,但可能受调节因素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家长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通过阿托品或环戊通等散瞳药物麻痹睫状肌后验光,可排除假性近视并获得准确屈光度数。散瞳后仍显示近视性屈光不正即可确诊真性近视。这是诊断儿童近视的金标准,能区分调节性视力下降与器质性近视,建议首次发现视力异常时进行。检查后会出现暂时性畏光、视近模糊,家长需做好防护。
发现孩子有近视迹象时,家长应限制其连续用眼时间,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提供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学习时保持30厘米以上阅读距离,每40分钟休息5-10分钟。定期复查视力,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等矫正方式,避免盲目使用眼药水或按摩仪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每3-6个月复查屈光度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