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脂高患者需注意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主要有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限制胆固醇食物、选择低升糖指数主食、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等措施。
减少动物油脂、肥肉、黄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每日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7%。饱和脂肪酸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可替换为橄榄油、茶籽油等植物油脂,但需注意总热量控制。
适量摄入深海鱼、坚果、亚麻籽等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建议食用2-3次鱼类。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需避免高温煎炸破坏营养成分,优先选择清蒸、凉拌等烹饪方式。
每日胆固醇摄入应低于300毫克,避免动物内脏、鱼籽、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代谢异常是血脂异常的核心机制,尤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者更需严格限制。鸡蛋可适量食用,但建议去除部分蛋黄。
用燕麦、糙米、荞麦等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其低升糖指数特性可减少胰岛素抵抗诱发的脂代谢紊乱。全谷物中B族维生素和镁元素还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建议每日主食中全谷物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重点增加苹果、燕麦麸、魔芋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这类纤维能在肠道内形成凝胶状物质,直接吸附胆汁酸和胆固醇排出体外。同时可延缓胃排空,减少餐后血脂波动。
血脂高患者除饮食调整外,需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烹饪时多用蒸煮炖方式,避免煎炸。定期监测血脂指标,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限盐控糖。若饮食控制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标,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注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