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婴儿口水多可能与生理性流涎、出牙期刺激、口腔溃疡、咽喉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口水增多是婴儿期常见现象,多数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但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婴儿唾液腺在3-4月龄开始发育旺盛,但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暂时性流涎。表现为无哭闹、无发热的单纯口水增多,常见于俯卧或兴奋时。家长可用纯棉口水巾及时擦拭,避免长期潮湿刺激皮肤。
乳牙萌出时牙龈充血肿胀,刺激三叉神经反射性增加唾液分泌。多伴随啃咬行为、牙龈红肿,持续2-3个月逐渐缓解。可提供牙胶冷敷缓解不适,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鹅口疮等口腔黏膜病变会导致疼痛性流涎,常见白色伪膜覆盖创面。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需就医确诊后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配合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咽部炎症会刺激唾液分泌作为保护反应,多伴有咳嗽、拒食。细菌性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性感染可配合利巴韦林颗粒,同时保持环境湿度。
脑瘫等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协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流涎伴喂养困难。需通过头颅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可进行口肌训练,严重者需考虑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婴儿下颌干燥,使用透气围兜并及时更换。避免用力擦拭刺激皮肤,可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口水疹。若伴随发热、拒食、异常哭闹或超过2岁仍持续流涎,需及时儿科就诊排除先天性巨结肠、21三体综合征等疾病。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辛辣饮食,定期清洁婴儿玩具和手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