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光吃不长肉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排查消化吸收问题、补充营养素、增加运动量、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可能与遗传因素、胃肠功能紊乱、寄生虫感染、内分泌疾病、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
优先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全脂牛奶、牛油果,将米饭替换为杂粮饭或红薯等淀粉类主食。烹调时适当增加植物油用量,避免长期食用稀粥、汤泡饭等低营养密度食物。每日安排3次正餐与2-3次加餐,加餐可选用坚果酱抹面包、奶酪等食物。
观察是否伴随腹胀、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食物残渣等症状。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慢性肠炎等疾病有关,需检测粪便还原糖试验或钙卫蛋白。家长可记录饮食日志,暂时回避可能引起过敏的牛奶、鸡蛋等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助消化药物。
缺锌会影响味觉敏感度和蛋白质合成,可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钙吸收障碍,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AD滴剂。贫血患儿需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用药期间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吸收。
每日保证1小时中高强度活动如跳绳、游泳等,运动后补充酸奶、香蕉等食物促进肌肉合成。避免久坐不动,家长可带领进行亲子游戏增加消耗。夜间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阶段分泌最旺盛。
若调整饮食2-3个月仍无改善,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五项、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明确病因。寄生虫感染患儿需服用阿苯达唑片,克罗恩病等患者可能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曲线,绘制生长速率图。烹饪时采用蒸、炖等保留营养的加工方式,避免煎炸。两餐之间可提供自制坚果能量棒、水果奶昔等高热量零食。若出现反复口腔溃疡、指甲凹陷等营养不良体征,或伴随长期低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须及时到儿科或儿童营养专科就诊。日常注意培养自主进食习惯,减少追喂行为,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