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绝症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新月体iga肾病算绝症吗?
新月体IgA肾病并非绝症,但属于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需积极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干预,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 1、药物治疗是新月体IgA肾病的主要手段。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脏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可进一步控制免疫系统过度活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依那普利或氯沙坦可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2、饮食调整对控制病情至关重要。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优质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建议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避免高钾血症。 3、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可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定期监测和随访是管理病情的关键。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常规、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医生保持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肾活检以评估病情进展。 新月体IgA肾病虽病情较重,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争取最佳预后。同时,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的关系?
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密切相关,胸腺瘤是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病因之一,治疗需针对胸腺瘤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药物和免疫治疗改善症状。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瘤的存在会刺激机体产生异常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从而引发肌无力症状。胸腺瘤患者中约15%-30%合并重症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约10%-15%存在胸腺瘤。 1、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的病理机制 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胸腺瘤会导致胸腺功能异常,刺激机体产生针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信号无法正常传递到肌肉,从而引发肌无力症状。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以胸腺上皮肿瘤为主,其中胸腺瘤B1型和B2型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较高。 2、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症状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四肢无力等。症状可呈波动性,晨轻暮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3、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胸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CT或MRI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胸腺瘤,可考虑放疗或化疗。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和重症肌无力症状的变化。 4、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可改善症状,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对于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或依库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5、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治疗 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快速清除体内异常抗体,改善症状。胸腺切除术也是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术后约70%-80%的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关系密切,胸腺瘤是重症肌无力的重要病因之一。胸腺瘤的存在会刺激机体产生异常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治疗需针对胸腺瘤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药物和免疫治疗改善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定期进行胸腺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胸腺瘤。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应重视胸腺瘤的筛查和治疗,以改善预后。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重症肌无力是终身病吗?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 1、药物治疗是重症肌无力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可改善神经肌肉传递,缓解肌无力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病情;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可长期控制疾病进展。 2、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快速改善症状,作用持续数周;血浆置换可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抗体,短期内显著缓解症状,但效果不持久。 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胸腺异常的患者,胸腺切除术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尤其对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效果显著。手术方式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4、生活方式调整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至关重要,包括合理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和情绪管理。患者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果;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5、定期随访是重症肌无力长期管理的关键,患者需定期复查肌力、肺功能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呼吸肌无力、吞咽困难等。 重症肌无力虽为终身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并发症,实现长期稳定控制病情。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脊髓空洞病是绝症吗?
脊髓空洞病并非绝症,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制定。 1、脊髓空洞病的成因复杂,可能与先天性畸形、脊髓损伤、肿瘤或炎症等因素有关。先天性畸形如Chiari畸形是常见原因,会导致脑脊液流动受阻,形成空洞。脊髓损伤或肿瘤压迫也可能引发类似病变,而炎症则可能导致脊髓组织坏死,形成空洞。 2、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减轻疼痛,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缓解肌肉痉挛,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促进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3、手术治疗是根治或缓解病情的关键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空洞-腹腔分流术,通过引流脑脊液减轻空洞压力;Chiari畸形减压术,扩大颅后窝空间以改善脑脊液流动;脊髓空洞切除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手术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4、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疗法和热疗可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运动疗法如平衡训练和肌力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心理疏导则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 5、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病情控制也有积极作用。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减少脊柱压力;适度运动如游泳和瑜伽,增强脊柱稳定性;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神经修复。 脊髓空洞病虽不可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和积极康复,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纵隔肿瘤跟重症肌无力有什么关系?
纵隔肿瘤可能通过压迫胸腺或影响免疫系统导致重症肌无力,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同时结合免疫抑制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肌无力症状。纵隔肿瘤位于胸腔中部,可能直接压迫胸腺或影响其功能,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密切相关。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力。纵隔肿瘤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引发或加重重症肌无力:1. 胸腺受压或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紊乱;2. 肿瘤分泌的某些物质干扰神经肌肉传递;3. 肿瘤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加重自身免疫反应。治疗纵隔肿瘤相关重症肌无力需多学科协作:1. 手术治疗:对于良性或局限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如胸腺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2.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3. 化学治疗:用于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常用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依托泊苷。同时,针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包括:1.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啶斯的明,改善神经肌肉传递;2.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调节免疫系统;3. 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快速缓解症状。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和肌无力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纵隔肿瘤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复杂,需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膈疝 截瘫 疟疾 水肿 脆甲症 黄热病 膀胱外翻 腹腔妊娠 亨廷顿病 慢性筛窦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