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外部出血可通过直接压迫止血、抬高患肢、包扎固定、使用止血药物、手术止血等方式处理。严重外部出血通常由外伤、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破裂、术后并发症等原因引起。
1、直接压迫止血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紧压出血部位,持续施加压力可减少血液流失。适用于浅表伤口或小动脉出血,操作时避免频繁查看伤口。若血液渗透敷料,需叠加新纱布继续压迫。压迫同时可配合冰敷收缩血管,但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创伤性出血多由锐器割伤或撞击导致,常伴随局部疼痛和皮肤破损。
2、抬高患肢将出血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减缓血流速度。适用于四肢出血,需保持体位稳定避免移动。可与压迫止血联合使用,但骨折患者需先固定再抬高。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可能伴随肿胀或淤青,抬高可缓解静脉回流受阻。
3、包扎固定使用弹性绷带螺旋式缠绕伤口,保持适度压力避免过紧。穿透性伤口需用无菌敷料隔离,关节部位用八字包扎法固定。严重撕裂伤包扎后可能出现缺血表现,需定期检查末梢循环。凝血功能异常者出血常难以自止,包扎后需尽快就医。
4、使用止血药物凝血酶冻干粉可外用于创面促进血小板聚集,氨甲环酸注射液能抑制纤溶系统。蛇毒血凝酶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需配合纱布加压。动脉性出血药物效果有限,需联合其他止血措施。术后出血可能需静脉用酚磺乙胺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5、手术止血血管结扎术用于明确断裂的血管,电凝术处理弥散性渗血。填塞止血适用于深部组织损伤,后续需二次清创。动脉破裂常需血管吻合修复,合并骨折时优先处理骨损伤。大量失血需同步输血纠正休克,术后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发生严重出血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使用止血带以免造成组织坏死。保持患者平卧、保暖并监测意识状态,记录出血量和时间。恢复期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出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伤口愈合情况,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促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