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与直肠前突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征和检查手段进行区分。直肠脱垂是直肠全层或部分肠壁脱出肛门外,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向阴道方向膨出但未脱出肛门。
直肠脱垂多见于老年人和长期便秘患者,典型表现为肛门处可见环形或圆柱形肿物脱出,初期排便后能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复位,可能伴随肛门失禁和黏液分泌。直肠前突好发于经产妇,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严重时需用手指压迫阴道后壁辅助排便,但无肉眼可见的肛门肿物脱出。直肠脱垂通过肛门视诊和直肠指诊可明确,严重时需行排粪造影或结肠镜检查;直肠前突诊断主要依赖排粪造影显示直肠阴道隔薄弱和直肠前壁囊袋状突出。
两种疾病均与盆底肌松弛有关,但直肠脱垂的病理改变涉及直肠周围支持结构全面退化,包括直肠悬韧带和肛提肌损伤;直肠前突则局限于直肠阴道隔缺陷,多与分娩损伤相关。直肠脱垂严重程度分三度,一度仅黏膜脱垂,三度则直肠全层脱出伴肛管外翻;直肠前突按突出深度分三型,轻度膨出小于3厘米,重度超过5厘米。直肠脱垂保守治疗包括提肛运动和生物反馈,严重者需行Altemeier或Delorme手术;直肠前突以调整排便习惯为主,症状明显者可选择经阴道或经肛门修补术。
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避免用力努责,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克以上,便秘患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小麦纤维素颗粒。避免久坐久站,每天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体重超标者需减重5%-10%。术后患者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盆底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