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填充手术在规范操作下通常是安全的,但可能存在术后感染、假体移位等风险。乳房填充主要分为自体脂肪移植和假体植入两种方式,具体安全性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综合评估。
自体脂肪移植通过抽取自身脂肪组织处理后填充至乳房,生物相容性较好,排斥反应概率较低。脂肪存活率受移植技术、个体代谢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局部硬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术后需穿戴塑身衣帮助定型,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脂肪移位,3-6个月内需定期复查评估脂肪存活情况。假体植入需在胸大肌后或乳腺后间隙置入硅胶或盐水假体,手术切口多选择腋窝、乳晕边缘等隐蔽部位。假体可能出现包膜挛缩、渗漏或破裂,需通过MRI定期监测假体状态,建议每2-3年进行影像学检查。假体使用寿命通常为10-15年,到期后需评估是否更换。
特殊情况下可能增加风险概率。存在严重乳腺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手术。哺乳期女性需延迟手术,以免影响乳汁分泌。假体植入后可能干扰乳腺X线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并采用特殊投照体位。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术后持续肿胀或疼痛,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及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可降低手术风险。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乳腺超声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上肢过度活动,定期进行乳房触诊和影像学随访。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假体变形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建议穿戴无钢圈支撑内衣,避免高温环境导致假体老化,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