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妥因是尿路感染的常用治疗药物之一,但并非所有尿路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尿路感染的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患者个体差异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判断。
呋喃妥因对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适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初始治疗。该药在尿液中浓度较高,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常见剂型包括呋喃妥因肠溶片、呋喃妥因肠溶胶囊。对于无并发症的膀胱炎,呋喃妥因可作为选择方案之一,尤其对磺胺类过敏者具有一定优势。但需注意其抗菌谱相对较窄,对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效果有限,且不适用于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
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还需考虑耐药性问题。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已有所上升,因此用药前建议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妊娠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新生儿禁用该药,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性感染或伴有发热等症状者,通常需选用喹诺酮类、头孢类等广谱抗生素。
尿路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应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细菌排出。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足等诱发因素,性交后及时排尿可降低感染概率。如出现用药后症状无改善、血尿或腰背部疼痛等症状,须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制剂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减少感染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