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通常在全部疱疹结痂干燥后不再具有传染性,这一过程一般需要7-10天。传染性消失的关键因素包括疱疹完全结痂、无新发皮疹、体温恢复正常。
1、疱疹结痂期:
水痘疱疹从出现到结痂需经历3-5天,此时疱液逐渐吸收,表面形成褐色硬痂。结痂过程与个体免疫状态相关,儿童通常比成人结痂更快。未完全结痂的疱疹仍可能释放病毒颗粒。
2、无新发皮疹:
传染期结束需观察48小时内无新皮疹出现。新发皮疹意味着病毒仍在复制,具有传播风险。体温持续正常是判断病毒停止复制的重要指标。
3、免疫系统清除:
健康人群感染后7-10天可产生足够抗体清除病毒。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延长隔离期至14天以上。
4、环境病毒存活:
结痂脱落后仍可能残留病毒,但传染性显著降低。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不超过2小时,阳光直射可加速灭活。
5、特殊人群防护:
孕妇、婴幼儿等易感人群应避免接触患者直至隔离期满。接种过疫苗者若发生突破性感染,传染期可能缩短至5天左右。
水痘恢复期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猕猴桃、橙子。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居住环境需定期通风。完全康复后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直至体力完全恢复。接触过患者的易感人群建议在暴露后3-5天内接种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冬春季节高发特点,儿童,尤其是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疱疹液或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0-21天,患者在出疹前1-2天至疱疹结痂期间均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接触病毒后发病率可达90%以上,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暴发流行。
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