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萎缩后可能出现睾丸体积缩小、性欲减退、不育、体毛减少、肌肉力量下降等症状。睾丸萎缩通常由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失调、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1、睾丸体积缩小睾丸萎缩最直观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体积较前明显缩小,触诊质地变软。常见于腮腺炎性睾丸炎后遗症,病毒侵袭睾丸生精小管导致不可逆损伤。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因局部血液淤滞、温度升高,也可能逐步出现睾丸萎缩。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睾丸实质结构变化。
2、性欲减退睾丸间质细胞受损会导致睾酮分泌不足,患者出现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等雄激素缺乏表现。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睾丸萎缩,往往伴随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建议检测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评估内分泌功能。
3、不育生精上皮萎缩会造成少精症或无精症,精液分析可见精子数量显著减少或完全缺失。隐睾症未及时治疗者成年后睾丸生精功能多严重受损。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可考虑显微取精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
4、体毛减少雄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阴毛、胡须等第二性征毛发稀疏,生长速度减慢。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引起的睾丸萎缩,常伴随腋毛缺失、喉结不明显等体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能抑制睾丸功能。
5、肌肉力量下降睾酮参与蛋白质合成代谢,其缺乏会引起肌肉量减少、肌耐力降低。中老年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者常见体能下降、疲劳感加重。需与年龄相关的肌少症进行鉴别,必要时采用睾酮替代治疗。
睾丸萎缩患者应避免高温环境,规律作息减少内分泌紊乱。饮食注意补充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适度进行抗阻训练维持肌肉量。建议每半年复查睾丸超声和性激素水平,及时发现垂体瘤等继发病变。合并不育或明显雄激素缺乏时,需在男科或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隐睾固定术后睾丸萎缩可能由手术损伤血管、睾丸发育不良、术后感染、精索扭转或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1、手术损伤血管: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睾丸供血血管,导致睾丸缺血性萎缩。术中需精细操作保护精索血管,术后需超声监测血流。若确诊血供障碍,需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严重者可能需二次手术探查。
2、睾丸发育不良:
隐睾本身可能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术后仍无法恢复正常功能。这类睾丸体积常小于正常,质地偏软。需定期检测睾酮水平和精子质量,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3、术后感染:
伤口感染可能引发睾丸炎,破坏生精上皮细胞。表现为阴囊红肿热痛伴发热,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炎症可导致睾丸纤维化,建议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精索扭转:
术后固定不当可能发生精索扭转,造成急性缺血。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痛和睾丸上提,需在6小时内急诊手术复位。延误处理会导致不可逆萎缩,术后需加强固定包扎。
5、内分泌异常: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影响睾丸发育,常见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需检查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指标,青春期前患儿可考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
术后应穿着宽松内裤避免压迫,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适量食用牡蛎、坚果等食物。定期复查超声和激素水平,青春期后需评估生育能力。出现睾丸变硬、体积缩小超过原体积50%时,需考虑假体植入等整形手术。